“以前这废旧电池,都扔垃圾桶了,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乱扔,这个活动传播了垃圾分类知识,废旧电池还能兑换矿泉水,真不错!”正在诸城市沧湾公园用废旧电池兑换瓶装水的刘大爷说。
类似这样的场景,是诸城市与时俱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动缩影。诸城市多元化开展有害垃圾治理,特别是在有害垃圾回收环节,精准把握“废旧电池”这一主要症结,开展了“回收废电池,兑换瓶装水——垃圾分类文明行”活动,通过兑换瓶装水回馈市民的方式,找准环保与便民之间平衡点,在诸城市人员密集处设置社会兑换点4处,每周日安排人员进行有害垃圾处理宣传、兑换,激发市民参与有害垃圾处理热情,在技校、文化路小学等23所学校轮流开展宣讲,以“小手拉大手”引导家庭践行有害垃圾合理处置理念。活动累计宣讲人次已达12万,回收废旧电池3万余块,兑换瓶装水1.5万余瓶。
在诸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基地,讲解员正通过播放垃圾分类动画视频、讲解科普故事、体验智能互动设备等,号召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垃圾分类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近年来,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诸城市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基地,承担了全市中小学生拓展教学项目,累计接待师生4.7万人次。打造了张择端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多途径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垃圾分类教育。在5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居)安装智能可回收设备71台、生活垃圾分类亭22处,市公共机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建设诸城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厂房内部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预处理区、分类投放区、大件垃圾区等,平均每月高效处理8吨可再生资源。通过高效回收和处理废旧物品,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诸城市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纳入全市共青团员必修课时,每位入团者每年至少完成2小时的垃圾分类科普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运作机制。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潍坊工程技师学院开展20余次“垃圾分类+技能服务进万家”志愿活动,学院师生进行垃圾分类推广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市民提供电器维修、理发、手工艺品制作等贴心服务。市科协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通过在各镇街大集,面对面讲解、接受咨询,运用快板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将垃圾分类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之中,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诸城市通过志愿服务+模式,调动了各部门参与垃圾分类热情,下步,我们将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诸城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亚敏说。(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张敏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