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完善垃圾分类处置全流程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31
 “这套设备外观美观、功能先进,能让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更加细致具体,我们在投放垃圾的同时,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正确投放还有积分奖励,很人性化。”家住红谷滩区名门世家小区的张可对新近“入驻”楼旁空地的全新智能分类垃圾箱赞不绝口。  近年来,我市在居民小区配备了智能分类垃圾箱,旨在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投放垃圾,在方便居民投放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更加洁净。  智能分类垃圾箱采用全

  “这套设备外观美观、功能先进,能让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更加细致具体,我们在投放垃圾的同时,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正确投放还有积分奖励,很人性化。”家住红谷滩区名门世家小区的张可对新近“入驻”楼旁空地的全新智能分类垃圾箱赞不绝口。

  近年来,我市在居民小区配备了智能分类垃圾箱,旨在引导居民科学分类投放垃圾,在方便居民投放的同时,也让小区环境更加洁净。

  智能分类垃圾箱采用全封闭设置,内部配备自动消杀功能,可对厨余垃圾进行抑菌除味处理。当箱内垃圾达到容量上限时,系统会自动提醒清运人员前往清理。这一创新设计彻底解决了传统垃圾箱散发异味、影响生活环境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体验。

  垃圾分类既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以居民小区为重点,辐射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居民小区配备先进齐全的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准确分类投放,是我们迈向绿色环保的重要一步。”市市容环境事务中心垃圾分类管理所所长肖勇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试点项目,带动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行动中。

  “废墨盒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破旧陶瓷品属于其他垃圾吗?”在南昌市不少居民小区,关于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经常性开展。“小区内,垃圾分类标语随处可见,还常态化开展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经过近两年的浸润,业主们已自觉养成将垃圾投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好习惯。”在场的社区工作人员说。

  “起初,我们对垃圾分类也不太了解。但自从参加了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后,我们全家都开始积极参与。特别是我的小孙子,他对这个非常感兴趣,还经常督促我们呢!”西湖区铁路二村小区居民张可说,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在分类收集方面,我市建立了“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体系——南昌市中心城区人口360万人,一个人一天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24公斤。其中,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占比四分之三,可回收物占比四分之一,且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以年均约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主要以一级转运为主,辅以二级转运和直接运输。

  为破解“垃圾去哪儿”困局,南昌市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以建成与前端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分类处理设施为目标,不断加大设施建设力度。

  在南昌市碟子湖垃圾分类中转站,两台直压式垃圾压缩机正在运转,一辆辆垃圾收集车驶入后端平台,将垃圾倒入封闭厢中进行粉碎压实……

  在湾里管理局的幸福嘉苑小区,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厨余垃圾运输车和其他垃圾运输车定时往返。“我们每天清晨4点左右就出发,按照既定路线前往各个小区收集垃圾。”当天的厨余垃圾运输车司机高永红告诉记者,如果中途垃圾收集满了,他们会直接前往“湾里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分拣处理。

  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垃圾分类链条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链条便难以维持。

  自2017年以来,南昌市已投入35亿元用于垃圾分类末端处置项目的建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到2020年底,南昌市已成功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全市设有麦园和泉岭2座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2座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500吨。此外,还设立了2座大件垃圾破碎中心,有效地解决了中心城区大件垃圾的收集与转运难题。

  作为垃圾分类这项系统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在破解“前分后混”难题上下足了功夫: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分类运输路线、时段和作业形式,不断优化收运体系;从垃圾的收集、转运到压缩,全程封闭规范化操作,避免二次污染,提高收运效率;持续完善各流程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垃圾转运站(点)管理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我市推进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市级财政投入330万元建立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在线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垃圾分类信息系统。该系统涵盖了前端的投放点、中端的分类转运车与分类垃圾站,以及末端的焚烧和厨余垃圾处理厂。通过数字化手段,该平台能够评估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