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分类真正走进生活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9-20
 有读者来信说,近期小区门口多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来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一开始,在收拾生活垃圾时,特意在家里先做好分类,用不同的塑料袋装好,再按属性扔进垃圾桶。虽然麻烦,但觉得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儿。可是,后来他发现环卫人员还是把所有的垃圾都装进一辆车运走了。辛辛苦苦分类,最终却被“一勺烩”。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  对此,环卫部门也感到委屈:不少居民垃圾分类

  有读者来信说,近期小区门口多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来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一开始,在收拾生活垃圾时,特意在家里先做好分类,用不同的塑料袋装好,再按属性扔进垃圾桶。虽然麻烦,但觉得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儿。可是,后来他发现环卫人员还是把所有的垃圾都装进一辆车运走了。辛辛苦苦分类,最终却被“一勺烩”。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居民的积极性。

  对此,环卫部门也感到委屈:不少居民垃圾分类做得不到位,或者不知道怎么分,或者压根儿就不分。如果用三种不同的垃圾清运车运输,成本太高。

  本是一件有利于民生的工程,为啥落地这么难?症结在于,各有各的理由,看似都在努力,其实都还没做到位。居民为图省事,一扔了之;环卫公司要考虑成本,能省则省;相关部门间互相推诿,能不管就不管。

  垃圾分类,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前功尽弃。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还是“两张皮”。有资源价值的废品,通常被散布于城市的“拾荒大军”回收;生活垃圾,主要由环卫系统的“正规军”负责收集处理。

  如何理顺管理机制,整合二者力量?如何构建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商业模式,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双赢?如何实现政府部门、管理公司、居民三方在公益与利益中的良性互动?

  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提出将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并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顶层设计有了,还得各地进一步积极探索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具体措施。

  这方面,北京的经验可资借鉴。过去垃圾清运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分别由不同的委办局进行管理。之后,北京市将两项管理职能合并同类项,为垃圾清运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提供了契机。同时,鼓励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整合个体回收人员,建设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同时鼓励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兼营再生资源回收业务。

  不过,方案再科学,措施再合理,缺乏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走进生活。这些年,一直在倡导垃圾分类,但垃圾分为哪些类别?分别需要怎么处理?能答上来的人其实并不多。因此,垃圾分类常识得常进课堂、进社区,反复宣传,让公众在生活中不断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