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用“微民生”绘就幸福“大篇章”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11-20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在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从细小处一点点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日,记者跟随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组织的媒体行,分别来到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海兴路(农大西门)垃圾压缩站、博源名都小区、辛安河公园、烟台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等地,一路走一路看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在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从细小处一点点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日,记者跟随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组织的媒体行,分别来到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海兴路(农大西门)垃圾压缩站、博源名都小区、辛安河公园、烟台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等地,一路走一路看,从点滴处感受烟台高新区居民日渐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音乐喷泉、智慧跑道、科教走廊、绿化景观、下沉式绿地……深秋的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色彩缤纷的植被与绿色环保的健身器材穿插而建、交相呼应,广场上,五彩的喷泉变幻着姿态欢快地舞动着,曼妙的音乐悠扬地响起。一大早,不少市民前来休闲健身,漫步、打太极、跳舞、晒太阳……

  “我们天天来,就住附近,早晨起来溜达溜达,非常好。”刚陪妻子锻炼完坐下休息的李先生感慨道:“以前想出来散步,得穿过两条马路走到海边,现在下楼就是广场,可观可玩的项目多还免费,碰上节假日还有各种灯光秀,特别美。”

  李先生口中的广场就是高新区管委投资3.4亿元建设的大型公益性便民广场——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基地占地面积约16.7万平米,是市民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优良场所。地上建立东、南、西、北四个广场,其中,西区为社区儿童建设了戏水广场,是“海绵城市”重要组成元素。阿基米德无动力取水器、跳跳泉、按压式取水器和水幕等戏水设施以其独特的科技魅力,为前来游玩的孩子们带来了无尽欢乐,且在无形中灌输了科技文化知识;东区设有篮球、足球和网球场地,全天免费开放,得到了球类运动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正在广场锻炼的张雪玲笑言,广场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天冷了也不例外,在这里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锻炼身体,让她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获。

  烟台市蓝天环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理陈燕梅介绍,基地日均接待居民约1000人次。“我们安排了24小时安保人员看管,还配备了两名保洁人员负责广场的卫生清洁和巡捡。”

  “我们以前是政府统一派大车、固定时间上门回收垃圾,现在则变成由物业或单位自由择机来送垃圾。”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第一大队大队长余保良指着位于海兴路上一处小型垃圾压缩站说,为解决群众反映的垃圾异味问题,烟台高新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清运模式改革,自2022年起,引进装配式密闭式小型生活垃圾压缩站(简称小压站)。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了31座小压站,实现了全区生活小区、园区、企事业单位2公里内垃圾压缩站全覆盖,所有垃圾压缩站的容量能够满足全区垃圾2天的储备量,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实现小压站全覆盖的区市。

  “相比传统的垃圾清运车,小压站收集效率高,密封性强,且可有效避免作业时‘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小压站室内具有自动消杀功能,能消除异味影响,对环卫工也多了一份人文关怀。”余保良说。

  不仅如此,启用小压站后,垃圾清运的财政支出成本也少了,一年能省约50万元。“以前全区有7台清运车,一台车配3个人,一天跑两三趟都有可能存在积压情况。”余保良说,“现在一共4台勾臂车4个人工,就可以抵原来的工作量。”

  以人流密集的中海国际社区为例,最早整个社区散落着115个垃圾桶,清运车一天跑三趟都跑不过来,现在两个小压站的清运量就能满足一天需求,居民楼下的垃圾桶再也不会存在积压的情况了。

  小压站里面有卷帘门封闭,外侧还配套有景观式垃圾房,很好地提升了周边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我是高新区益文佳苑的业主,状元坡路这条断头路已经存在十多年了,两头都通着,就中间这200米不通,很不方便。”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说,自己家南边就是学校,孩子上学本来应该5分钟的路程,因为绕远就得10多分钟。

  全长只有220米的状元坡路,此前一度成为挥之不去的治理阴影。然而越是难事越向前,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高度重视,针对状元坡路断头路问题,积极协调各责任单位,将部分重要通信设施进行搬迁、拆除,解决阻碍道路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7月中旬实现状元坡路贯通通车,现在,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植被绿化移栽工作。

  断头路影响着居民出行,制约区域的交通发展。消灭“断头路”、打通交通微循环,是民生、更是民心所盼。看着被打通的道路,家住益文佳苑的居民激动地说,“现在这条路修好了,不光节省时间,还保证了安全,政府真是给咱们办了一件好事情!”

  烟台高新区规划国土建设局重点工程科副科长车轮表示,近年来,烟台高新区以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将“六横六纵”路网格局整体拉开,先后建成通车状元坡路、港城东大街(规划18号路一海兴路),集中整修创业路、蓝海路、规划一号路、海越路、学府西路等主要道路破损路面,开展老旧灯杆及非国标信号灯更换、标线及停车位施划,有效提升路容路貌,赢得了辖区居民的普遍点赞。

  站在烟台高新区辛安河公园,查看手机上的天气软件,显示烟台高新区的空气质量是“优”。

  据了解,近年来,高新区在2处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建立全天候监测站房,监测指标涵盖环境空气质量6个主要参数,实现重点监测数据客观、精准、连续。通过科学部密监测点位,动态掌握环境质量趋势,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1-10月,高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到85%,空气质量指数在全省157个区县中排名第10,持续保持优良“气质”。

  “今年我们还在金海名园小区建设了噪声自动监测点位,有效探索影响声环境质量的因素,精准掌握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变化情况。”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质量控制科科员杜宝鼎称,未来,将探索在辖区内建设多处声环境监测点位,进一步向居民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供水末端小区,高新区将博源名都小区水质作为市政管网水质重点参考指标进行检测。”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室负责人杜津宇介绍,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抓好制度建设、做好日常工作、做好二次供水水质提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生活用水水质提升。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现有市政供水管网约300千米、供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区用水户3万余户,日均用水量近4万方。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高水平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以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为例,该中心分自理区和护理区,现有近1000名老人居住于此。其中,高新区集中供养困难老人住在护理区,护理区设有医院,有专职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为困难人员提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护理照料,可让困难老人实现就地住院。

  困难老人谭先生就住在这里,7年前他因脑出血导致瘫痪,因身边无人照顾入驻养护中心,现正接受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

  “要不是养护中心,我恐怕活不到现在呀。”7年卧床生活让谭先生感慨万千,“我现在享受着国家政策补贴,还有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嘘寒问暖,真是太感谢了。”

  目前烟台高新区共有低保对象10人,特困对象5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对象3人。“我们成立区级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街道设置‘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救助窗口,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烟台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民政科长隋健称。

  烟台高新区现已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救助金,并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切实解除了困难老人的后顾之忧。(通讯员隋健 孔正 马英舜 孔梅力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