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环卫工人一天处理300个垃圾桶医疗废物都去哪儿了?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06
 疫情期间,各地产生了大量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道公共卫生防线。  据报道,抗疫一线个人的工作量,每天工作16小时左右,处理300桶容量为240升的垃圾桶。  自2020年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截至到2020年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了23.9%。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如何

  疫情期间,各地产生了大量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道公共卫生防线。

  据报道,抗疫一线个人的工作量,每天工作16小时左右,处理300桶容量为240升的垃圾桶。

  自2020年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5.2万吨。截至到2020年4月10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4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了23.9%。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如何对疫情期的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传染性废物,如被血液和其他体液污染的废物;病理性废物,如人体组织、器官或体液、身体部位和被污染的动物尸体;利器,如注射器、针头、一次性手术刀和刀片等……

  在医疗活动产生的废物总量中,约85%属于一般无害废弃物,余下的15%被认为可能具有传染性、毒性或放射性的有害物质。

  与生活垃圾相比,这些有害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点,其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甚至百倍,处理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可能成为疫情流行的源头。

  在国际上,焚烧和填埋是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如奥地利、加拿大、芬兰、意大利、挪威、英国等国,使用填埋方法的比例较高,芬兰的医疗废物填埋率达81%;比利时、日本、卢森堡、瑞士、新加坡等国,则偏爱焚烧的方法,新加坡的医疗废物焚烧率达85%。

  随着技术的发展,医疗垃圾处理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微波处理法、干热粉碎灭菌法、电弧炉处理法、等离子体法,以及化学消毒法等被越来越广泛采用。

  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有着特殊要求。湖北省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冷红刚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疗废物处理有以下4个步骤:

  要求各级定点医院、留观医院必须做到双层(双袋)包装、鹅颈式封袋、分区存放。

  原则上在医疗机构内部暂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清运前要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填写专用联单。

  金银潭医院的保洁人员将污染区内的医废及时转运至医院的暂存间(总台央广记者肖源摄)

  要求集中处置中心采用专门车辆,固定专业人员,提高收集频次,避开敏感区域,强化车辆监控,提升收运效率。

  收集与运输疫情医疗废物的车辆必须时时在可控范围,沿途不得有任何洒漏,不得出现交通事故。

  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袋。

  要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适当调整处置流程,设置专用区域(警示区),保证疫情医疗废物优先处置、随到随处。

  武汉北湖云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武汉最大的工业废物处理厂,临危受命,48小时爆改,处理医疗废物。

  有条件的处置中心,使用处置专线,确保疫情医疗废物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安全、及时和无害化集中处置。

  在处置工艺上,优先推荐焚烧工艺。在焚烧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选择高温蒸煮工艺,蒸煮后的残渣无须破碎,直接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场再次焚烧处理,彻底实现疫情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焚烧处置中心必须做好“装竖联”(安装污染源监控设备,在显著位置竖立显示屏公开污染排放数据,企业的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部门联网)工作;高温蒸煮单位则要做好废水、废气应急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医疗废物经过 1000℃左右的高温焚烧,已经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消毒灭菌、去除绝大部分污染物的目的,并实现大幅度减容。而且,医疗废物较生活垃圾具有更高的热值,适宜燃烧。

  消除感染性后的医疗废物,绝大部分就是生活垃圾中的常见种类,比如疫情中产生较多的口罩、防护服等,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环境危害。

  他们采用的是回转窑配伍焚烧技术,利用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的装备,将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在窑内按比例焚烧,焚烧物料上做好搭配,避免产生二噁英的物料集中入炉。同时,在焚烧过程中,烟气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100℃以上,因为高温焚烧可以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二噁英完全裂解。

  “在后端烟气处置工艺中还有‘急冷’技术,确保烟气可迅速冷却到200℃以下,避开二噁英再合成。然后再配以活性炭吸附及其他净化技术,就能将二噁英排放控制在现行国家标准之下。”冷红刚说。而焚烧后产生的渣灰属于危险废物,需要装在专门的吨袋中再进行填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